65歲的劉大爺在病房內氣勢洶洶大發脾氣:“大夫,我是肚子不舒服,你為什么要讓我住精神科?”邊說邊轉身往病房外“逃”。
劉大爺確實想不通,自己是因為肚子不舒服才來邵逸夫醫院消化內科看醫生的,為什么要帶自己去精神科病房。
三天后,精神衛生科早晨查房,劉大爺卻激動地拉住醫生說: “大夫,你的藥太神了!現在我肚子不痛了,吃得香、睡得好,心情也好起來,渾身都舒服了。”
劉大爺是位退休的初中老師,正該是好好享受生活的時候。可是退休后這5年,他卻過得極其郁悶。不知怎么回事,經常覺得肚子不舒服,睡眠也不好,渾身不自在,整天愁眉苦臉,怎么都開心不起來。
本該幸福美滿的生活,怎么被自己過成這樣了呢?
劉大爺去了大大小小的醫院看醫生,胃鏡、腸鏡做了一遍又一遍,腹部CT掃了一次又一次,胃藥更是吃了一堆又一堆,可怎么都好不起來。最后,近乎絕望的他在病友推薦下,來到邵逸夫醫院,住進了消化內科。
醫生看過成堆的報告后,發現胃本身沒有器質性問題,那么胃脹痛不舒服可能與精神科疾病相關,主管醫生馬上請了精神衛生科會診。
一聽要住進精神科病房,劉大爺立馬就發脾氣了。他想不通,自己明明是胃不舒服,怎么就被“精神病了”。
這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經管的李醫生跟他解釋:“大爺,咱們胃不舒服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您去了那么多的醫院,做那么多檢查,都說胃本身沒有問題,那怎么會痛呢?還有一種可能是功能上的問題啊,您現在在我們科里,我們幫您評估評估。”
這么一聽,劉大爺也消了些氣,打開了話匣子和醫生傾訴自己的情況。李醫生一聽就明白了,這很可能是老年抑郁癥的表現。
耐心溝通后,劉大爺表示愿意接受治療。
經過2周的抗抑郁治療,劉大爺的胃部不適、精神狀態、快樂感都明顯比以前好很多,甚至會和醫生護士們開開玩笑。
很少有人想到老人也會得抑郁癥,但事實上,老年人的患病率和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死亡率都非常高,
如果能夠熟悉抑郁癥和老年人抑郁癥的癥狀,做好預防,盡早接受治療,就能把可能的危害降到最低。
很多人都認為,抑郁癥的主要表現是:心情不好,做什么都沒興趣,怎么都開心不起來。
其實不止這些,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分類標準:
1.核心癥狀:
a.心境低落
b.興趣和愉悅感喪失
c.導致勞累感增加和活動減少的精力降低
2.伴隨癥狀:
a.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b.自我評價和自信降低;
c.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
d.認為前途暗淡悲觀;
e.自傷或自殺的觀念和行為;
f.睡眠障礙;
g.食欲下降。
滿足以上2條核心癥狀及至少2條伴隨癥狀,且癥狀持續超過2周即可診斷為抑郁癥。
而老年抑郁,除了常見癥狀外,往往還有以下一些表現:
1.軀體癥狀:
老年患者的情感癥狀或許并不明顯,但是身體不適的表現會更為突出。
如消化道癥狀:食欲減退、腹脹、便秘等;
疼痛綜合征:頭痛、腰痛、頸部痛、全身慢性疼痛等;
心血管系統:胸悶和心悸等。
而老年人往往過度關注身體上的不適,否認或忽視情緒癥狀,這也為診斷帶來了困難。
2.情緒低落:
抑郁癥患者具體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觀,與現實環境不相稱,悶悶不樂,重者悲觀絕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易產生自殺想法及自殺行為,老年抑郁患者的自殺危險性比其他年齡組患者大得多,自殺成功率高。
3.焦慮、激越:
半數以上的老年抑郁癥患者還可能有焦慮和激越,緊張、擔心、坐立不安,有時軀體性焦慮會完全掩蓋抑郁癥狀,從而延誤診斷。
更因為大多數人對抑郁癥不了解,往往走很多彎路,既耽誤時間又浪費錢,甚至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老年人抑郁不是必然,老人退休后要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找人說說話,讓自己充實起來。而家中年輕人也要更多地關心老人的身心狀況,讓他們度過一個安然有愛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