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不懂夜的黑,胖子不懂瘦子的痛。
現如今,很多人高舉減肥大旗的同時,可曾想過有一部分人在為胖不起來而煩惱。胖子羨慕的是怎么都吃不胖的體質,而很多消瘦的人卻為如何吃才能胖起來而困擾不已。
詩詞有云:“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描述詩人因思念而消瘦的情形,可見精神壓力過大,茶飯不思,可引起消瘦。
其實,從專業臨床醫生的分析可知,引起消瘦的原因很多。浙醫二院營養科的張片紅主任指出:消瘦其實很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肥胖固然可怕,但過于消瘦也不例外,甚至有時候消瘦病比肥胖病更棘手。
01
一些“紙片人”的消瘦,可能是單純性消瘦,也可能是繼發性的消瘦。
單純性的消瘦,可能是體質性消瘦,主要為非漸進性,并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也可能是外源性消瘦,通常受飲食、生活習慣和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厭食、偏食、缺乏鍛煉或工作壓力大,過度疲勞等。
而繼發性的消瘦,則是由各類疾病引起的消瘦,比如:胃腸道疾病(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代謝性疾病(甲亢、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結核、肝病、腫瘤等)。
張片紅主任說:“過度消瘦的群體十分龐大。2002年,一項權威調查顯示,全國體重偏瘦率達9.36%。整個浙江省則有305萬人消瘦或營養不良。其中,主要是老年人。住院老人中,只有17.4%營養正常,其余皆為營養不良,或潛在營養不良。”
據介紹,來浙醫二院營養科門診看病的患者中,60%是消瘦人群。
02
造成消瘦的原因無外乎“兩少兩多”,即攝入減少、吸收減少、需要增多、排出增多。
張主任曾對社會上消瘦人群中的200多人進行調查,發現80%以上體重減輕的人員都能從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疾病找到病根。
張片紅主任說:“有些患者是因為食物攝入的不足,比如,鼻咽癌放療后的患者和腦卒中的患者因進食吞咽困難引起的消瘦,神經性厭食癥的患者、惡性腫瘤放化療時的患者因厭食或食欲減退引起的消瘦,當然還有些患者是因為胃腸疾病等引起的食物消化吸收障礙。”
“因為妊娠、哺乳、創傷及大手術后的患者對食物的消耗過多,或因長期服用瀉劑或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引起的排出過多。”
03
“對于消瘦人群,不僅僅是營養干預,還需要進行運動、行為、心理等綜合干預。”張主任認為,肌肉減少的一大原因是運動量的減少,特別是老年人的適度運動,不僅僅有利于骨骼健康,對體重、肌肉的保持也非常重要。
從營養干預方面:重視物理消化,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平時除食用富含動物性蛋白質的肉、蛋、魚、禽類外,宜多進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較豐富的食物,烹制這些食物盡量做到精細,如做成肉末蒸蛋、肉圓子、蛋羹等易消化的食物。
重視化學消化,提供小分子的食品。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對食物進行化學分解,由消化腺所分泌各種消化酶,將復雜的各種營養物質分解為腸壁可以吸收的簡單的化合物,如糖類分解為單糖,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脂類分解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這些分解后的營養物質被小腸吸收進入體內,進入血液和淋巴液。
若消化液分泌不足,可以增加預消化的腸內營養制劑,用于改善消瘦人群消化能力弱,導致的營養吸收不足。
從生活習慣方面:保證充足的睡眠,進行適量的運動。
應保持充足的睡眠,這樣胃口比較好,且利于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適當進行抗阻力運動,鍛煉肌肉,不僅利于改善食欲,能使肌肉強壯、體魄健康。運動方式可為舉啞鈴等不易出汗的抗阻力運動,運動時間不宜過長,防止脂肪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