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38歲的王先生最近收到好幾個朋友轉發的同一條微信,里面稱“霧霾天里主動咳嗽能使呼吸道產生巨大氣流,起到清掃呼吸道和保護肺臟的作用。”他信以為真,每個小時都會主動咳嗽三五分鐘。沒想到一周下來,竟然把自己咳進了醫院。
如此高頻次地主動咳嗽,時間久了必然導致咽喉和氣管水腫,呼吸道的分泌物也會增多,抵抗力隨之降低。此外,主動改變呼吸道的動力和氣流方向,人為制造器官組織不太適應的環境,由此致病并不奇怪。
“咳嗽清肺”又是一例“關懷式”謠言。新華社調查發現,近年來帶有“別再吃了”“別再喝了”等字樣的“關懷式”謠言熱傳。僅去年以來,微信辟謠工具就已對超過100萬條謠言進行辟謠。這類謠言往往能用似是而非的道理來自洽,因而很具有迷惑性。以“咳嗽清肺”為例,從直觀上看,巨大氣流清掃呼吸道,增加肺活量——對于醫學知識一知半解的普通公眾來說,似乎很有道理。
這類謠言背后,往往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利益鏈條,因而在打擊造謠傳謠的同時,也應主動作為,挖掘并切斷借謠言生財之道。另外,這類謠言之所以受關注,還在于健康養生方面存在巨大的知識需求。應鼓勵更多醫務人員向社會提供足夠多和高質量的健康養生知識產品,逐步恢復這個領域的話語生態。 (羅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