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皮膚干、口干、眼干、干咳少痰……每每一到秋冬季,不少人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總以為是“上火了”緊跟而來的就是各種降火辦法,清火藥吃上一把,再多吃點清火的水果、蔬菜,一段時間后自然也就好了。
但其實,這些癥狀的背后可能隱藏著其他疾病。近日,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王新昌就遇到了一個反復口腔潰瘍患者,一直以為自己是“容易上火”,其實是得了“干燥綜合征”。因沒有及時治療,45歲的她已滿口假牙,且咳嗽不斷,引發了間質性肺炎。
一直以為是“上火”,結果竟是干燥綜合征
李女士是杭州淳安人,按理45歲應該是她一生中最“愜意”的時候,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上了大學,自己和丈夫的工作和生活也都平穩安寧?伤齾s總是備受“上火”困擾,總感覺到口干眼干,一年中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口腔潰瘍。
這兩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牙齒就一顆顆地掉,喉嚨也很干,平時根本也不能吃面包,一定要用水泡過才能吃得下飯。但她也沒當回事,想著是自己體質差,一直用各種土方來給自己“去火”。
直到一個多月前,她開始出現咳嗽,厲害起來根本不能睡覺。到醫院一查,王新昌發現她這是因“干燥綜合征”而引起了肺炎。
“干燥綜合征以口干為首發癥狀,初期通常不能引起人們重視,因而容易忽略檢查,造成延誤,若不能及時控制好此病,則會帶來許多致命的并發癥。”王醫師解釋,比如會累及唾液腺出現病變可出現口干、多發性齲齒、腮腺炎等癥,累及淚腺則可使淚腺分泌的黏蛋白減少,從而出現眼干澀、有異物感、少淚等癥。
除口眼干燥外,患者還可出現全身癥狀,如乏力、低熱、關節痛、皮疹,30%~50%患者有腎損害,還可表現為消化不良、肝硬化、周圍神經炎、甲狀腺功能低下、肺纖維化等。
王醫師表示,干燥綜合征尤其偏愛中年女性,該病男女比例為1:9~1:20,發病年齡多在40~50歲,因此40歲以上的女性尤其要注意。當人們出現無法解釋的口干、眼干、關節痛或是多個器官出現問題時,要提高警惕,盡早到醫院進行自身抗體檢查等,以排除風濕免疫系統疾病。干燥綜合征治療效果的好壞,與疾病診斷的早晚有關。
“秋燥癥”還是“干燥綜合征”?
五條標準大家可先簡單判斷一下
“立秋之后,陽收陰長,天氣轉涼,雨水減少,蕭瑟燥涼,此時燥邪傷人是其主要特點,常會引起‘秋燥癥’。”首屆全國名中醫、973首席專家、風濕病知名專家范永升教授表示,這段時間大家很容易會出現干燥少津的臨床癥狀,如口鼻干燥,口唇干裂,喉嚨干渴,咽痛、口腔潰瘍,眼睛干澀,大便干結等,并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而出現干咳,或誘發哮喘、秋季腹瀉等疾病,所以常有“多事之秋”之說。
這時,學會分辨到底是“秋燥癥”還是“干燥綜合征”就非常重要了。
范教授表示,“干燥綜合征”雖然與“秋燥癥”臨床表現相似,但其實大有不同。大家不妨根據以下五條標準判斷一下:
口干舌燥,喝水也不解渴;
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還出血;
咽干唇燥,吞咽食物都困難;
眼睛干澀、灼熱、發癢、眨眼時疼痛似有異物;
便秘、反復的腮腺腫大等等。
如果上述癥狀持續不緩解甚至加重,就要警惕“干燥綜合征”的發生。
當然,在很多情況下,“干燥綜合征”癥狀表現復雜,還要與干眼癥、結膜炎、角膜炎、糖尿病等疾病相鑒別,患者本人很難判斷,此時應及時去正規醫院風濕免疫病科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檢查,除了一些常規檢查外,還必須做淚腺、睡液腺分泌功能檢查、抗核抗體(ANA)、抗SSA及抗SSB抗體、免疫功能、類風濕因子檢測等。必要時可以做唇腺活檢,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病理性質不同,治療方法就自然不同了。范永升教授表示,一般情況下,“秋燥癥”只要注意適當多飲水,飲食上少吃或不吃燥熱之品,而適當多吃一些滋潤的食物,如雪梨、銀耳、百合、蘿卜、蓮藕、荸薺、蜂蜜等,必要時可以通過中醫辨證調理,服用一些養陰潤燥的中藥后,往往就可以緩解秋燥癥狀,而且隨著氣候的變化,秋燥的癥狀也會得到自然改善。
而“干燥綜合征”則不然,患者需要及時到醫院風濕免疫病科就診,請醫生給予治療,包括局部替代治療和全身治療。因淚液分泌少而致眼干明顯者,可外用人工淚液替代治療以減輕干眼癥狀,并可預防角膜損傷;因唾液分泌少者,飯后要及時漱口或嚼口香糖以防止蛀齒;同時還需在醫生指導下長期口服羥基氯喹、白芍總苷等免疫調節劑,少數癥狀重者還需服用糖皮質激素甚至細胞毒藥物。此外中醫藥對本病通過辨證治療,在改善癥狀和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有較好療效。
那么受到秋燥困擾的人群,特別是“干燥綜合征”患者如何在秋燥季節補充水分保持濕潤?
首先,每天要適當多飲水,多食用一些水份豐富的瓜果蔬菜,如雪梨、蘿卜、蓮藕、荸薺等;其次,洗澡不可過勤,以免使皮膚變得更為干糙、瘙癢,同時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避免使用堿性肥皂,特別是在浴后要使用保濕劑,以緩解皮膚干燥癥狀。
此外,也可通過食療來減輕秋燥的傷害,如選用藥食兩用的滋潤之品煮粥食用,如百合、銀耳、芝麻等等。只要注意了這些,就可以幫助干燥綜合征病人安然度過秋燥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