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藥。”這是1991年國際傳統醫藥大會的主題,會議確定,每年10月22日為世界傳統醫藥日。其實一直以來,傳統醫藥已深深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腳上長凍瘡,艾葉熱水泡;發燒頭項僵,刮痧排毒解;小兒斜頸,推拿奇技除……市民用自己的養生方式詮釋著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不過醫生提醒,這些方法雖然看起來“簡單易行”,但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一定要在辯證的情況下由醫生進行施治。
刺血:用于關節風濕疼痛
中醫有一種常用的療法叫“刺血”。咽喉腫痛、扁桃體發炎,可以在少商穴放血;頭痛,在尺澤穴放血;麥粒腫,又名“偷針眼”,可以在耳背放血……
中醫認為,放出來的血都是“淤血”,刺血可以祛除邪氣,從而達到和調氣血、平衡陰陽和恢復正氣的目的。
鄭州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蘇永立介紹說,刺血一般用來治療疼痛類疾病,有時也用于急救,比如昏迷、休克、中暑、癔病、驚厥、靜脈曲張、發熱感冒、急性扭傷、頸肩腰腿痛、結膜炎、麥粒腫、急性腸胃炎、急性咽喉炎、高血壓、手指麻木等。
艾灸:用于老慢支
秋冬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最痛苦的時候,從中醫來說,這類患者普遍是陽虛所引起的抵抗力較弱,因此造成了反復生病。
在預防以及治療上,保暖是呼吸道疾病患者秋冬的首要任務。在醫生指導下用艾條灸關元、涌泉、足三里等穴位,也可以起到防病治病效果。足療可以在家自行使用,建議在睡前1小時左右開始泡腳。水溫最好在40℃~50℃,水溫不宜過高,否則可能給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患者帶來危害。泡腳時間20~30分鐘即可。
針灸:用于手腳冰涼
秋冬季節,女性很容易手腳冰涼,中醫認為手腳冰冷主要是陽氣不足,而補陽效果最好的就是針灸督脈上的穴位。
針灸療法可以通經脈、調氣血,使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督脈灸是針灸的一種,除了手腳冰涼,頸肩腰腿痛、中風后遺癥、神經性耳聾等也都可以通過針灸治療。
小兒推拿:用于小兒感冒、腹瀉
3歲的琦琦從上周二開始感冒、腹瀉,一連好幾天,一天四五次。去醫院化驗了一下,發現沒有炎癥,只是脾胃不和,可開了點藥回來吃也沒啥效果。在進行推拿后,當天就沒再腹瀉。
據了解,小兒推拿對小兒泄瀉、嘔吐、食積、厭食、便秘、腹痛、脫肛、感冒、咳嗽、哮喘、發熱、遺尿、夜啼、肌性斜頸、落枕、驚風等疾病,都有較好的效果。
小兒推拿適合6個月以上、9歲以下的兒童,3歲以下效果最佳,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對按摩的感知力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