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
從發現以來就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去治療,病因和機理遠沒有研究透徹,現有藥物只能維持一定的認知能力,不讓衰退太快而已,而且都是對癥治療的藥物,對病程沒有任何逆轉的作用。近十年來沒有一個新藥上市,近期還有幾個投資巨大的藥物研發失敗。得了這個病就意味著神經功能的退變,從以記憶為代表的認知功能開始,到總體的神經功能缺損,就像你描述的,中重度阿爾茨海默病,運動功能等都有損害。
從發現以來就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去治療,病因和機理遠沒有研究透徹,現有藥物只能維持一定的認知能力,不讓衰退太快而已,而且都是對癥治療的藥物,對病程沒有任何逆轉的作用。近十年來沒有一個新藥上市,近期還有幾個投資巨大的藥物研發失敗。得了這個病就意味著神經功能的退變,從以記憶為代表的認知功能開始,到總體的神經功能缺損,就像你描述的,中重度阿爾茨海默病,運動功能等都有損害。
如何照顧老年癡呆患者
對于家庭來說,到了一定階段恐怕是要考慮請專業護理人員了,比如大小便失禁,這個一般人都沒法天天有耐心去處理。患者確診后的中位生存期大概是8年左右,沒有人是直接死于阿爾茨海默病的,基本都是死于并發癥,比如運動功能喪失,只能臥床,無法進食或吞咽困難,這種情況下食物誤吸入肺部引發的感染是最常見的死因,還有跌倒等原因。所以護工可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選擇,尤其是在終末期。
歷屆世界老年性癡呆病日主題
2001年9月21日,我國首次舉辦“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是:診斷癡呆:有效幫助的第一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2002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衰老還是疾病,正確認識老年癡呆。”
2003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攜手互助,直面老年性癡呆。”
2004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關注癡呆,刻不容緩”。
2005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行動改變未來”。
2006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關愛健康、防治癡呆”。
2007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正確認識老年癡呆癥”,“關愛老年人、防治癡呆病” 。
2008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醫患互助,默契配合”。
2009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診斷癡呆,早行動早受益”。
2010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癡呆,是時候行動了!”(“Dementia. It's time for action!” )
2011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認識癡呆,不懈努力”。
2012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防治癡呆,你我同行”(“Dementia: Living together”)。
2013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防治癡呆 關愛相伴”。
2014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減少風險 預防癡呆(Dementia: Can we reduce the risk)”
2015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記憶與愛同行
2016年世界老年性癡呆病宣傳日主題為:關注記憶 關愛老人
老年癡呆會不會遺傳?提早預防是關鍵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老年精神科病區大主任收治了兩個病人,他們是父女,爸爸85歲,女兒59歲,他們來看門診都是同一個原因,記憶力嚴重下降,懷疑是老年癡呆。
女兒黃女士半年前開始出現睡眠不好的情況,情緒低落,容易煩躁,神色木訥,被當成抑郁癥治療,吃了三個月的藥,但情況并沒有多少改善。之后,她又開始出現記憶力下降的情況,經常忘事,早上吃了什么東西,到午飯前就想不起來了,認知能力和生活能力也出現了問題,經常自己找不到東西,還懷疑是別人偷藏了她的東西。因為黃女士的爸爸也有類似的表現,于是,兩人選擇一起來看醫生。
在門診,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兩人確實符合老年癡呆的診斷,但黃爸爸的癥狀比黃女士要輕一些。家人好奇地問:“醫生,這個女兒的老年癡呆是不是從爸爸那里遺傳的?”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要先找到他們的病因。醫生讓兩人做了腦部ct,結果顯示,黃女士大腦血管里有很多梗塞灶,相對而言,倒是黃爸爸腦血管梗塞的程度要輕一點,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黃女士年齡比爸爸小,癡呆的程度卻更重。
家人說,黃爸爸患有高血壓、高血糖,但是他比較重視,一直在吃藥,血壓血糖都控制得不錯,反倒是黃女士,同樣也是患有高血壓、高血糖,但是一點都不重視,吃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復診也是有一搭沒一搭,指標都控制得不好。
醫生告訴他們,老年癡呆分不同的類型,像阿爾茲海默癥,的確有遺傳的傾向,但黃女士和爸爸得的是血管性癡呆。血管性癡呆是由于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腦損害所導致的癡呆,患者的大腦里會出現一些缺血灶,大腦神經因為缺血發生病變,患者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認知功能障礙等癡呆表現。這個類型的癡呆和遺傳并沒有關系,而是和血管的健康程度有關。所以,黃女士雖然年齡比較爸爸小,但長期沒有控制好高血壓、高血糖,血管病變嚴重,所以老年癡呆的癥狀更為嚴重。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類三高疾病嚴重影響血管健康,也是發生血管性癡呆的高危因素,如果中老年人有這方面的疾病,一定要定期就診,規范治療,控制好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才能減小對血管的損傷,延緩血管性癡呆的發生。如果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嚴重下降的情況,要及時到精神科就診。
科學界"老頑童"趣談科學解開"老年癡呆癥"記憶衰退之謎
20世紀,蒸汽機推動了整個工業革命的發展,電話掀起了人類通訊史的新篇章,人們借助著科學發現和科技發明掌握著自然規律,合理的利用資源為人類創造福利,探索科學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吳軍博士將攜手神經科學家魯白教授,以“科學之美”為主題,帶領觀眾探索未知領域,架構人類的未來生活。
從伽利略到笛卡爾時代,全世界出現了突發性的“科學大爆炸”,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有著“知識網紅”之稱的吳軍博士就將利用深度、有趣的演講,跨界論證,為科學發聲。為喚醒觀眾對于科學的正確理解,吳軍博士列舉了人們對于科學定義存在的三大誤解,詳細闡述了“科學能否代表知識?”、“科學結論是否都完全正確?”等熱點問題。那么人類對于“科學”究竟存在著哪些誤解呢?
將“高冷”科學拉下“神壇”,用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證明科學是生活基礎,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究竟有怎樣精彩的實驗等著我們?在科學VS科技、科學家VS發明家的交鋒中,又將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呈現?我們離用科學去攻克“老年癡呆癥”還遠嗎?對于中國科學的未來,跨界大咖們又會有著怎樣的“頭腦風暴”?趣味聊科學,探索未來生活的科學之美!
單身有風險 患老年癡呆癥概率高42%
據外媒7月18日報道,有研究顯示,單身的人與喪偶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癡呆的風險非常高。外媒稱,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精神科醫生安德魯·蘇蒙拉德博士的研究小組以80多萬名65歲以上的老人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一輩子過單身生活的老人與結婚的人相比,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要高出42%。該研究成果已在倫敦召開的2017年阿爾茨海默病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
老年癡呆癥肆虐 英國人平均壽命百年來首次停滯不前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人的平均壽命每年都在穩步增長。在2010年以前,男性的平均壽命每3.5年增長1歲,女性則是每5年長1歲。而自2010年以來,女性的平均壽命每10年才長1歲,男性的這一周期也達到了6年之久。
該報告的作者、倫敦大學學院健康公平研究所所長邁克爾·馬莫特指出,英國人平均壽命的增長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再過不久其平均壽命甚至可能會縮短,就像美國一樣。
現如今,英國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9歲,女性是82歲。馬莫特說:“我很為這種停滯不前擔心,我希望它能好轉。試著研究一下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是一個緊迫的問題。這不是不可避免的……100年來一直不錯。”
該報告指出,老年癡呆癥是英國人平均壽命增長停滯不前的罪魁禍首。這是80歲以上的女性和85歲以上的男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