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發病率居惡性腫瘤榜首,死亡率位列第一。更嚴峻的現實是,因為癥狀不明顯,超過一半以上的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癌癥“頭號殺手”,為何難覓蹤跡
4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副主題為“抗擊癌癥,從了解開始”。
4月14日,記者從湖南省腫瘤醫院了解到,目前湖南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
有數據顯示,如果肺癌在早期發現和有效治療后,5年生存率可達80%。但遺憾的是,我國目前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5%,超過一半以上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屬于中晚期,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年輕化、女性化趨勢明顯
“10年以前,肺癌的患病年齡多為50至60歲以上,但現在臨床觀察發現,四五十歲的肺癌患者比過去明顯增多。”湖南省腫瘤醫院胸部內二科主任醫師鄔麟介紹,45歲以下的患者占10%左右,而且不抽煙的女性肺癌患者也越來越多。
鄔麟認為,環境、個人生活方式和遺傳基因,3者共同決定了患癌風險。例如吸煙,是已被公認的引起肺癌的首位致癌因素。有數據表明,吸煙人群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多倍,非吸煙者吸入二手煙(被動吸煙)也會增加患肺癌風險。
據估算,目前我國每年新增約300萬肺癌患者,占全球肺癌新增患者的三分之一。“如果不加大控煙力度,這一數據還將快速增長。”鄔麟對此憂心忡忡。
“此外,大氣污染、霧霾天氣等環境因素,室內空氣污染,包括裝修、家具污染以及烹飪油煙污染,也是致癌的高危因素。”鄔麟介紹,最近幾年,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沒有吸煙史的肺癌患者,特別是女性患者,可能與上述原因有一定關系。另外,長期心理壓力過大,缺乏鍛煉,一些肺部慢性疾病患者,經常接觸粉塵、煤煙的職業工人,患肺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群更高。
早期癥狀不明顯,常規體檢難發現
“大部分癌癥都容易被忽視,一是癥狀不明顯,再者它和一些良性疾病的癥狀相似,不易辨別。”湖南省抗癌協會秘書長羅以教授介紹,一些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炎等肺部慢性疾病患者,久治不愈可能演變成肺癌。
“肺癌在早期基本沒什么特別的癥狀。一些腫瘤長在肺部邊緣的患者,早期甚至無任何不適。”鄔麟介紹,肺癌的臨床表現比較復雜,癥狀和體征的有無、輕重以及出現的早晚,取決于腫瘤發生部位、病理類型、有無轉移及有無并發癥,以及患者的反應程度和耐受性的差異。
正是由于早期癥狀隱匿,大多數肺癌患者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湖南省腫瘤醫院提供的數據表明,約70%至80%的患者確診時已屬于中晚期。專家介紹,大部分患者都是出現了肺外的病變,例如腰痛、骨折、聲音嘶啞等癥狀,查來查去,最后才發現是肺癌發生了轉移。
如長期咳嗽、痰中帶血、低熱、胸痛、胸悶、發熱、消瘦等癥狀,不要輕易忽略。有些患者則表現為關節疼痛,如果按關節炎治療效果不見好轉的情況下,應考慮腫瘤。還有些患者的手指會變粗,也應考慮有腫瘤風險。
“總之,身體出現一些不適最好到醫院診斷,不要自我醫治,以免忽視了癌癥發出的‘信號’。”羅以提醒說,要想盡早發現肺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體檢。
據了解,目前常規體檢中對肺部的檢查多為X線胸片。但它對肺癌的早期發現卻能力有限。“有些腫瘤被心臟等其他位置擋住了,X線胸片就不一定能發現了。”專家介紹,低劑量螺旋CT檢查已成為目前肺癌篩查和早期診斷最常用的臨床工具,與胸片相比,它可以提高檢出率。
專家建議,健康人群應該在45歲時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及時排查肺癌;重度吸煙等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如果出現長期不能治愈的咳嗽、痰中帶血等癥狀,應盡快做CT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