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編委會主任、五彩鹿自閉癥兒童研究院院長、五彩鹿兒童行為矯正中心創始人孫夢麟介紹,在我國,自閉癥兒童長期以來是一個被邊緣化的群體,自閉癥兒童的教育被社會認識并逐步重視不過是近三十年間的事情。
《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中指出,從20 世紀90 年代末開始,全國一些大城市中的培智學校、普通學校、幼兒園也開始吸收自閉癥兒童隨班就讀。但大多數經過康復并取得一定效果的自閉癥兒童,仍然找不到能夠接收進入普通幼兒園和入學的機會,即使家長通過各種渠道能找到接收孩子入班的普通幼兒園或者小學,但因為普通學校的教師缺少特殊教育知識和技術的支持,自閉癥孩子很難在融合環境中得到持續、有效的幫助而在社會常規、人際交往方面出現各種問題,最終被勸退的情況比比皆是。
在美國,95%學齡殘疾兒童及少年 (6到21歲)都能夠在普通公立學校就學。國際上通行的針對自閉癥兒童康復的融合教育在國內基本處于空白。特殊兒童之所以難以真正融入普通學校,除了少數學校依然對他們持有偏見外,更多的是因為多數學校并不具備特教師資力量,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
報告認為,本應在自閉癥兒童康復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的教育部門的作用相對缺失,導致很多已接受過康復教育的自閉癥兒童無法進入普通幼兒園和小學接受融合教育。本來自閉癥康復強調的是融合和溝通,由于沒有條件,自閉癥兒童只能集中管理和訓練,導致他們即使是具備了能力,也難以被社會接納。同時又基于自閉癥兒童特殊的思維及學習方式以及某些超常的能力而不適合在智障學校就讀,學齡期自閉癥兒童的去向目前主要還是依靠家長自己的力量。
“發展‘全納教育’,在理念上,首先是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不論有無殘疾;其次是按步驟,結合國情切實落實這種權利;普教對于核心障礙在于先天社會性交往和交流障礙的自閉癥兒童來說尤為重要,社會的包容,理解,支持是他們重回社會的基本條件;自閉癥核心障礙的伴隨終生的特點,需要方方面面,包括家庭成員的充分認識,持之以恒地用教育康復的方法去解決。”孫夢麟說,“只有普教里有特教力量的支持,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融合接納!”
《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引用2013年廣州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廣州普通幼兒園自閉癥患病率為1/133,而這個患病率調查沒有包括散居兒童以及特殊教育機構,因此實際發病率估計更高。在我國自閉癥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國家相似,約1%。以此推算,我國自閉癥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 0-14歲兒童患兒的數量可能超過20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