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針對婦女暴力日”。近年來,隨著法規法規的完善和婦女維權意識的提高,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現象在逐步減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冷暴力”這個詞頻繁出現在許多新聞報道當中,與針對肉體的家暴不同的時,有時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有時更讓人感到痛苦。
新余市的吳女士又一次準備和丈夫離婚,她告訴記者,自己過得非常煎熬,丈夫把家里當成了飯館,對自己不聞不問,“他經常不落家,在外頭做任何事情他都不跟你說,等你燒飯,他算好你打工的時間,差不多燒好飯他就回來吃飯,吃了就走人,一般我在家他不會跟我碰面。”
吳女士說,她多次提出離婚,外人勸解時,丈夫總是顯得非常誠懇,考慮到自己經濟能力有限,婚總是沒離成,但不要過多久,丈夫又還是回到老樣子,“反正在法庭上,我家這個法官一叫他認錯他就認錯,法官就講哪個不會犯一次錯誤呢,我都原諒了他幾次了,沒有辦法生活,在那些社會好心人面前他就做好人,背后馬上就不一樣了。”
新余市婦聯權益部部長李雪梅告訴記者,除了吳女士這種情況,從她接觸的眾多求助案例來看,冷暴力主要還有兩種表現,“很多男性,說得不好聽,把女性當成阿姨樣的,你在家里做飯、洗衣服、帶小孩,錢我會給你,但我跟你沒什么交流,你做你的家務事,外面的事情你也不用管我;還有的話,好多學歷比較高的,他們就根本沒有什么交流,你過你的世界,我過我的世界,你也不用干涉我,我也不會干涉你。”
李雪梅說,許多這種問題家庭看起來問題很好解決,但事實上他們大多數調解都不成功,因為夫妻文化程度或者觀念差異太大等原因,許多夫婦盡管做了很多工作還是老樣子,有些甚至以分手告終,有些受害一方出現了抑郁癥等狀況,對于如何消除家庭冷暴力,他們還會繼續努力探索經驗。
記者手記:
社會共同努力,消除冷暴力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在提高,對精神生活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希望通過社會和眾多夫婦自己的努力,消除冷暴力現象。此外,如果您正遭遇冷暴力,也應該地向周圍人傾訴,求助他人和社會組織的幫助,避免受到更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