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是“世界美容日”和“世界美發日”。很多消費者不熟悉這個節日,它是在2007年由國際美發美容工作者協會提議的,直到2008年才開始執行的。之所以想起這個節日,是因為今年上海的美容界也通過展會等活動紀念這個日子,還有些美容美發企業在昨天推出優惠促銷。但筆者覺得,世界美容日和世界美發日的本質并非促銷的由頭,要讓中國消費者了解這個節日,首先要醫醫美容美發行業的頑疾。
“現在都不敢去美發店洗頭了”,筆者身邊有不少朋友這么抱怨。這是因為美容美發行業的推銷攻勢實在厲害,哪怕消費者只是單洗一次頭發,服務員也能找到各種推銷機會:“您的頭發太硬,應該做個軟化處理”、“您的膚色不夠均勻,要不做次美白護理”……狂轟濫炸的推銷目的無非兩個:如果消費者沒有該企業的預付費卡,就希望消費者買卡;如果消費者已經有了預付費卡,那就希望消費者選擇更高價值的服務。
圍繞美容美發行業中預付費卡的探討已經持續了相當一段時間,在有關行業協會和知名企業的努力下,有些問題得到了解決,比如通過保證金制度、示范合同文本制度等降低消費者的購卡風險。但仍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這就使消費者對美容美發行業的評價始終不高。筆者覺得有兩個問題特別需要關注,一是美容美發服務的收費問題。為什么買卡的消費能享受五折甚至三折的優惠?是不是因為美容美發服務的價格水分多、產品參差不齊?有企業解釋說,那是因為企業統一拿賣預付卡收到的錢進行投資,然后用投資回報來補貼持卡消費者,打折算一種“紅利補貼”。但美容美發企業規模不一,難道都在用預付卡回籠的資金進行投資?可見,美容美發服務的價格是否虛高,依舊值得探討。
另一方面,是美容美發行業從業人員的待遇問題。以前,消費者覺得推銷煩,是因為服務人員要求購買預付費卡;但現在,即使那些買了預付費卡的消費者也被推銷包圍,比如推薦各種價格昂貴的保養項目或進口產品?ㄒ呀涃I了,消費者怎么用是消費者自己的事,服務員為什么還要死纏爛打呢?筆者了解到,這與服務人員的待遇有關。眼下,美容美發行業從業人員起薪低,收入基本靠賣卡、推銷高價格服務的提成。比如,在某知名連鎖美發店中,服務員替持卡消費者洗一次頭30分鐘,只能提成1元;剪發45分鐘至1小時,賺5元;而推銷掉一張3000元的預付費卡或一個標價三五百元的服務項目,就能獲得10%至20%的提成。為了收入、為了生活,服務人員能不賣力推銷嗎?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美發美容工作者協會在提出節日的同時,也建議世界各國的美發師和美容師在當天放假半天,既是慶祝,也是對他們辛勤工作的認可。但從目前國內美容美發行業的薪酬制度看,這些工作人員怎么敢休息呢?不解決美容美發行業的薪酬問題,不僅不能讓世界美容日這個節日受到從業人員歡迎,也難以為消費者在美容美發的過程中留下美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