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埃保茨辏对拢保啡帐堑冢玻皞“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主題是“依靠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化”,宣傳口號為“土地是人類的未來,讓土地免受氣候危害”。
地球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異變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它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威脅。1994年12月,第49屆聯大正式通過決議,決定從1995年起將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96年12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正式生效,為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制定防治荒漠化綱要提供了依據。2010年8月聯合國正式啟動“聯合國荒漠化及防治荒漠化十年(2010-2020)”計劃,旨在提高世界各國人們對荒漠化、土地退化以及旱災對可持續發展以及脫貧進程的威脅的認識。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已經退化或正在退化的土地面積所占比例從1991年的15%上升到2008年的24%。其中,超過20%的耕地面積、30%的天然森林和25%的草地正在經受不同程度的退化。由于農田遭侵蝕,每年有大約240億噸肥沃土壤流失。全世界有15億人直接受到沙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影響。土地退化帶來的損失占全球農業GDP的5%,約合每年4900億美元。全球土地退化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差異巨大。非洲地區農業GDP因土地退化而造成的損失在4%至12%之間,而在危地馬拉這一比例竟高達24%。在烏茲別克斯坦,土地退化導致糧食減產20%至30%。全球大約8.7億人處于長期饑餓狀態。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14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致辭中指出,氣候變化造成或加劇的土地退化,不僅威脅到生計,也威脅到和平與穩定。他呼吁以可持續方式管理土地,避免其進一步退化,并恢復和改良已遭破壞的土地。
向日葵生長在極度干旱的田地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公布的數字顯示,全世界有21億人口居住在沙漠或者旱地中,其中90%屬于發展中國家。全球44%的可耕地為旱地,30%的耕植作物生長在旱地上;哪绊懼澜缟希常秲|公頃的土地,約占地球陸地總面積的25%,110個國家面臨著土地退化的危險。每年有1200萬公頃土地消失,這些土地可生產2000萬噸糧食,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420億美元。
。玻埃保蹦辏乖拢玻叭眨摵蠂哪、土地退化和干旱問題高級別會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會議旨在把公眾對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關注度提高到最高層次,并為2012年6月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的籌備工作作出貢獻。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是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21世紀議程》框架下的三大重要環境公約之一,其常設秘書處位于德國波恩。該公約于1994年6月17日在法國巴黎通過,1996年12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正式生效,主要宗旨是在發生嚴重干旱以及荒漠化的國家,尤其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緩解干旱影響,從而協助受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關于環境、發展和推動健康土壤保護的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合約。
目前有195個締約方,加拿大于1995年批準加入該公約。2013年3月25日,加拿大決定退出該公約。這使加拿大成為首個退出該公約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