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當天在為“掃盲日”發表的聲明中指出,掃盲可以減貧、謀職、提薪。它是改善母子健康、看懂醫生處方或得到治療的最有效途徑之一。由于在育齡婦女教育方面取得的進步,1990至2009年間有200多萬五歲以下的兒童得以生命安康。掃盲利于獲得知識,培養自立和自信,使所有人受益。
她說,我們冀求一個人人能夠參與社會命運、獲得知識并豐富知識的社會。若想成功,我們應改變掃盲計劃的傳統方法,除了嚴格意義上的讀寫能力之外,還要培養在消費和可持續生活方式、生物多樣性保護、減貧、降低災害風險、公民參與等方面的更廣泛的能力。只有這樣掃盲計劃才能釋放出變革的潛能。同時,新技術、特別是移動電話也為全民掃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博科娃呼吁各國在此方面應加大投入,并在政治和財政上加倍付出,使人人認識到掃盲是可持續發展的最強大推動力之一。
博科娃表示,今年11月將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舉辦的下屆“可持續發展教育會議”,以及明年在大韓民國仁川舉辦的“世界教育論壇”都將把掃盲作為核心議題并展開全球討論,爭取將其納入2015年后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中。同時,教科文組織正在奔走于世界各地,重點在阿富汗、孟加拉國、柬埔寨、埃及、尼日利亞、塞內加爾等國家,將掃盲行動納入整體發展戰略中。
文盲現象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嚴重阻礙著社會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5年11月17日召開的第14屆代表大會上,決定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國際掃盲日”,旨在動員世界各國以及相關國際機構同文盲現象作斗爭,并希望通過國際掃盲日活動推動掃盲工作的開展,使適齡兒童都能上學、在校學生不過早輟學、成年文 盲有受教育機會。
為促進全球范圍內掃除文盲的工作,198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布1990年為“國際掃盲年”。聯合國還曾宣布,從2003年1月開始的十年為“國際掃盲十年”,努力實現2015年以前使全球成人文盲總數比2000年減少一半的目標。
在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全球掃盲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掃盲任務依然嚴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今年1月底發布的《2013-2014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中指出,全球現有超過2億5000萬名學童未掌握應學會的基本技能,其中一半學童在入學4年后仍無法閱讀。此外,全球還有5700萬名兒童失學,其中一半生活在受沖突影響國家。報告還提到,全球成人識字率基本上沒有改善。2011年,成年文盲人數為7.74億,與2000年相比僅減少1%;其中,近三分之二的成年文盲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