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70年代興起至今,以世界地球日為代表的環保運動促進了綠色環保理念的推廣。然而,在22日第45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世界上仍存在大量損害環境的生產方式,污染形勢仍然嚴峻。
以氣候變化這個“環球同此涼熱”的問題為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剛發布了兩份最新報告。負責評估氣候變化影響的第二工作組發布的報告說,由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變暖影響了所有大陸和海洋生態系統以及人類社會,后果包括海平面上升、氣候紊亂導致食物減產,并由此引發經濟危機和暴力沖突等。
在中國,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本月17日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其結論是“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提到的是“工礦業、農業等人為活動”。
面對這些環境問題,世界各國都認識到地球需要新的發展方式。ipcc負責提出應對氣候變化建議的第三工作組日前在德國柏林發布的報告說,“只有通過重大體制和技術變革”,才能把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與工業時代之前相比不超出2攝氏度的公認閾值內,從而避免或減輕一些災難性后果。報告提出,能源、交通、建筑、工業等行業要進行綜合性減排,因為一個行業的努力會影響其他行業。
中國國土資源部為今年“世界地球日”定下的宣傳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維護自然生態空間”。這正體現了中國政府近來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宏觀思路。這種轉變不僅有助于治理土壤污染,同樣有助于應對人們關心的霧霾和水污染等問題。
世界地球日的全球協調組織“地球日網絡”在今年地球日期間主推的活動是“綠色城市”,很形象地描繪出人們心中發展方式的轉變。過去很長時期,城市發展常意味著抹去森林植被,代之以磚瓦建筑。如今,人們意識到城市發展不應只是搭建鋼筋混凝土“森林”,而應轉向低污染、能與環境共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
向“綠色”轉變不僅需要政府作為,也需要每個人從身邊做起,比如優先乘坐公共交通,盡量節約水電紙張。只有這樣,才能一點一滴地推動整個城市乃至世界的改變,守護好地球這個人類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