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節日主題是“打破障礙,敞開大門——建設包容所有人的社會”。
殘疾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數群體。他們通常健康狀況較差,教育程度較低,也較少擁有經濟機會。他們往往更容易失業,貧困率與死亡率也比普通人更高。此外,由于偏見和歧視,殘疾人本應享有的權利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
為喚起人們對殘疾人群體的關注,1976年,聯合國大會宣布1981年為“國際殘疾人年”。1992年10月,第47屆聯大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并呼吁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積極開展活動,增進人們對殘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狀況,使他們享有參與社會的平等機會。
多年來,世界各國在保障殘疾人權利和建立無障礙社會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2006年12月,第6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殘疾人權利公約》。2008年5月3日,公約正式生效。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第一部全面保護殘疾人權利的國際法律文件。但由于造成殘疾人邊緣化的社會環境和法律障礙依然存在,殘疾人在就業、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權利仍然受到限制。
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80%居住在發展中國家。殘疾人更容易遭遇歧視和偏見,他們面臨許多障礙,經常難以享受到普通人所享有的教育、保障、就業及其他基本社會服務。“國際殘疾人日”的確立,表明在世界范圍內,殘疾人事業日益引起廣泛關注,不同種族的人們都開始形成一個共識,殘疾人事業是人道主義的事業,這既是一項崇高而又光榮的事業,又是人類進步和正義的事業。國際殘疾人日的設立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其改變對殘疾人的態度,并消除影響殘疾人充分參與到生活各個方面中來的障礙。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今年國際殘疾人日致辭中,呼吁各國政府、聯合國系統成員、工商界和民間社會打破障礙并向所有殘疾人敞開機會大門,齊心協力建設一個包容所有人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