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
外奶粉限購,“海淘族”急尋出路,大代購、原產地原罐進口等“正規軍”應運而生……
奶粉代購“正規軍”沖擊了誰?
海外限購令凸顯原裝進口奶粉真實需求
如不是海外奶粉限購,可能大家不會想到奶粉“海淘族”已經如此壯大。
就在幾天前,繼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荷蘭、香港之后,英國也加入了奶粉限購的行列。雖然限購并不針對特定人群,但一個個用中文寫的限購標識已經使限購對象不言而喻。
所謂奶粉“海淘族”,就是通過各種途徑,比如在網上找職業代購、托出國的朋友代購等等,想方設法購買境外奶粉。盡管各個地區的寶寶體質有差異、對奶粉營養成分的需求也不盡相同,但仍然有一些內地爸媽認準了要讓自己的寶寶和國外寶寶喝一樣的奶粉。
盡管這樣的消費理念不盡合理,海外奶粉限購令也提高了代購成本,但這部分高端市場需求卻“堅定”.據悉,香港奶粉限購令頒布不到兩個月,廣州“港貨店”里某品牌港版奶粉售價就從原來的每罐180元左右上漲到了240元,卻依然熱銷。一位網友在微博上做了個小調查:“如果我經正規手續進口了澳洲原裝的奶粉,有人會喜歡么? 一罐賣兩百二三的樣子。”短短20分鐘引來300多條評論和轉發,不少網友表示:“絕對買!”
原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奶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呈現出多個層級,其中,只購買原罐奶粉的消費者雖然只占少數,但購買意愿卻非常堅定。海外奶粉限購,我測算只有不到10%的奶粉‘海淘族’轉向了國內品牌奶粉。對海外原產地奶粉的市場需求堵是堵不住的,只有想辦法疏導這部分市場需求。一方面國產乳業要繼續下大力氣提高產品質量、挽回市場信心,但短時間內很難將這部分市場需求全部轉向國產品牌,因此,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要研究適時適度規范海外原產地奶粉購買渠道。”
原罐原裝進口奶粉市場迎來“正規軍”
實際上,內地商家早就瞄準了奶粉限購帶來的市場新機遇。以前靠“水軍”等進行零散代購的“地下海淘游擊隊”,正逐漸被與海外企業正式簽約、經過海關和檢驗檢疫正規渠道進入內地市場的規模化原罐原裝奶粉進口“正規軍”所取代。
業內人士透露,以往內地市場銷售的正規渠道的所謂進口奶粉,多是從原產地大包進口奶粉原料,然后在內地設立工廠進行加工、分裝和銷售。也有一部分奶源和生產線都在海外,生產的奶粉被裝成一個個大包運到內地,在內地進行分裝、銷售。
與這些傳統奶粉進口模式不同,新出現的原罐原裝奶粉進口模式則以原產地直供為特點,在海外完成全部生產環節,直接將產成品運到國內市場進行銷售。
今年3月,阿里巴巴[微博]旗下天貓[微博]商城搭建的海外原產地直供銷售正式啟動。目前已經有達能和雀巢旗下的6大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天貓開設了官方旗艦店,專門銷售其在海外生產包裝的奶粉。這一模式比傳統奶粉進口模式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尤其在美素麗兒摻加過期奶粉事件曝光后,原罐原裝奶粉獲得了更多的市場追捧。以達能集團旗下牛欄奶粉為例,3月11日至20日預售,僅10天就銷售了60964罐。
另一種模式是本土企業走出國門,整合國外優質奶源和奶粉加工企業,把國外企業生產的奶粉產成品貼上自己的品牌,原罐原裝進口到國內銷售。比如即將上市的中國品牌“萌力優”奶粉,就首家采用了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模式,與擁有18個牧場的一家新西蘭乳粉生產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利用其穩定的新西蘭優質奶源原產地加工、分裝,再將包裝好的產成品直接運抵內地,經過檢驗檢疫后通過天貓商城等電商渠道上市銷售。
“鯰魚效應”終將促進國內乳企發展
天貓商城原罐原裝進口奶粉的熱銷,會對中國奶粉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否會擠壓國產奶粉的生存空間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目前中國奶粉市場的實際情況。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洋奶粉占據了近一半的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根據全球市場研究公司AC尼爾森最新發布的《2012年全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報告》,2012年,中國銷售嬰幼兒奶粉385.18億元,其中美贊臣、多美滋、惠氏、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3%、11.7%、11%和7.7%,合計占比接近50%。
與此同時,洋奶粉多次提高了售價。根據商務部商務預報系統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21日,全國國外品牌嬰幼兒奶粉零售均價為200.71元/公斤,而國產品牌零售均價僅為153.79元/公斤。
“上述原罐原裝進口‘正規軍’將首先沖擊市場上的國外品牌奶粉。”研究嬰幼兒奶粉多年的某親子網站總編輯嚴先生表示,國外品牌奶粉價格上漲的底氣,來自于其市場優勢。而上述原罐原裝進口“正規軍”將為中國市場引進更多國外奶粉品牌和產品,這將給洋奶粉市場引入更多競爭,可能會促使洋奶粉價格合理回歸,給消費者帶來實惠。
嚴先生判斷,相比較而言,原罐原裝進口奶粉對國產乳粉的沖擊可能反而會小一些:“畢竟價格有差異,目標市場也不同,而且國產乳粉深入三、四、五線城市的既有銷售渠道,是這些原罐原裝進口奶粉難以望其項背的。”
“原罐原裝進口的新模式,甚至可能產生鯰魚效應,促進中國乳企更快成長。”工信部消費品司一位負責人介紹說,應對進口潮,內地乳品企業已有應對措施,為提高奶源質量,很多企業新建了現代化牧場,生產設備達到國際水平,檢測能力也大幅提升,“中國乳企也在積極進軍原罐原裝進口奶粉市場,幾年前光明乳業就已經著手與海外企業合作生產原罐原裝進口奶粉了。”
但對國內乳企的這種應對方式,王丁棉則有不同的看法:“從企業經營角度,目前國產乳品陷入信任危機,而我國奶源又還有缺口,高端消費者對進口奶粉的剛性需求也確實存在,這時走出去尋找奶源確實是一種替代手段,與國外企業的合作還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質量管理水平。但這一定要適量適度,否則會給中國消費者一種錯覺,以為咱們的奶源不好,咱們自己的企業放棄國內奶源了。這樣的錯覺會加劇中國乳業的信任危機。”
“歸根到底,還是要國產品牌自己練好內功,切實加強奶源建設,提高乳業整個產業鏈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真正強大起來。”王丁棉說,“而政府部門也有責任助推中國乳業成長,最關鍵是不能太嬌慣企業,要嚴格執法,對出問題的企業要切實嚴格懲處,才能幫助中國乳業盡快挽回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