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膳食模式與健康關系
何婷超, 薛 勇, 焦瑋玉, 張玉梅, 王培玉
日本的傳統膳食模式是國際上比較推薦的健康膳食模式之一,多采取膳食史法(diet history questionnaire,DHQ)、簡短型膳食史法 (brief diet history questionnaire,BDHQ)或膳食頻率調查問卷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進行膳食評估;通過日本食物成分表估算能量及營養素攝入量;采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或聚類分析提取主要膳食模式類型;分析膳食模式和能量、營養素攝入,及人體檢測指標、疾病狀況、死亡率之間的關聯,進而探討膳食模式和疾病危險因素的關系。
1 日本膳食平衡指南
日本厚生勞動省和農業部于2005年發布并于2012年修訂的日本膳食指南陀螺(The Japanese Food Guide Spinning Top, JFG,圖1),在世界所有的膳食指南中首次使用“料理”(即常說的飯菜等)來粗略分類,更易為公眾掌握。陀螺一天能量推薦攝入量(2200±200)kcal,推薦的食物種類包括主食、副菜、主菜、牛奶及奶制品、水果5類,每類計量用份數來表示。主食如米飯,面包,面條等,推薦量為5~7份,每份約含40g碳水化合物,一日量約200~280g;副菜由蔬菜,薯類,豆類,蘑菇,海藻等為主材料制作的菜品,推薦量為5~6份,每份主材料約70g,一日量約350~420g;主菜由肉,雞蛋,魚,大豆及其制品為主制作的菜品,推薦量為3~5份,每份約含6g蛋白質,一日量約18~30g;牛奶和奶制品主要提供鈣,一日推薦量為2份,約200ml牛奶或酸奶;水果一日推薦量為2份,約200g;陀螺同時強調為支持身體的運行補充水分或者茶水,和適量運動的重要性,也提出小點心,酒類,甜飲料少吃。研究表明,日本人群對JFG的認識及對其掌握有利于促進健康飲食、防止肥胖。以陀螺為基礎的飲食有益于降低女性未來死亡風險。
SV is an abbreviation of “serving”, which is a simply countable number describing the approximate amount of each dish or food served to one person
Fig. 1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Japanese Food Guide Spinning Top
2 日本傳統膳食模式與健康
2.1 日本傳統膳食模式與心血管疾病
自上世紀60年代,日本傳統膳食模式因與極低的冠心病發病率相關而備受關注。過去半個世紀,日本居民飲食結構發生較大改變,水果、奶制品、雞蛋和肉類攝入顯著增加,同時蔬菜、豆制品和魚類仍保持高攝入,而腦卒中死亡率卻意外降低,且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顯著低于西方,故日本膳食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2.2 日本傳統膳食模式與糖尿病
日本傳統膳食模式存在蔬菜、水果和魚類高攝入的特征,在預防糖尿病進展過程中可能發揮一定作用,其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探究。
2.3 日本傳統膳食模式與骨質疏松
以豆類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等高攝入為特征的日本傳統膳食模式可能在預防骨質疏松中發揮作用。文獻表明,有“健康”、“傳統日本”、“西化”、“飲料和肉類”四種模式,其中以綠色和白色蔬菜、蘑菇、魚類和貝類、水果、加工魚、海藻和大豆產品攝入為主的“健康”模式增加骨密度,原因可能與膳食中富含鉀、鎂、鈣、維生素C、維生素D和維生素K相關。但有研究結果卻相反:以蔬菜、海藻、蘑菇、大豆制品和鹽為特征的“蔬菜”模式與骨折風險升高相關(淺綠蔬菜降低骨折風險);以肉、加工肉和海產品高攝入量為特征的“肉”模式有降低骨折風險趨勢。攝入大量可降低骨密度的視黃醇前體、玉米黃質和維生素E等營養素,且膳食中缺乏維生素C、β-隱黃質等抗氧化物質會進一步增加骨折風險。
因此,日本膳食模式影響骨質疏松的研究結論不一,需進一步探究。
2.4 日本膳食模式與結直腸癌
有研究表明,以蔬菜、水果、海產品和大豆制品為特征的模式與患結直腸癌尤其遠端結直腸癌的風險較低有關,原因可能為高攝入鈣及蔬菜、水果中膳食纖維的保護作用。另一項研究顯示,以泡菜、咸魚、魚子、魚、米飯和醬湯為特征的傳統膳食模式和以肉類、禽類、奶酪、面包、黃油為特征的西化模式均升高女性結腸癌風險,且分別與近、遠端結腸癌關系密切;但未顯示以蔬菜、水果、豆制品、海藻、蘑菇、牛奶、豆類和酸奶為特征的健康模式與結直腸癌的相關性。
綜上,目前關于日本傳統膳食模式與結直腸癌關系的研究結論不一,需進一步探究。
3 總結
WHO近年對影響人類健康諸多因素評估,結果表明:膳食營養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僅次于遺傳。日本居民平均壽命全球最長,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健康、均衡的營養膳食以及方便、先進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