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3日受權全文播發《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 習近平指出,“十三五”規劃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必須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比如,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就是一個突出短板。此外,在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短板。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全力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著力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
習近平指出,“十三五”規劃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為此,建議稿提出了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以這五大發展理念為主線對建議稿進行謀篇布局。
《建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指導思想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基本理念。《建議》強調,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 涉及人民健康,《建議》提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一系列規劃、目標和措施。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建議》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等。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優化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急需領域醫療服務能力提高、電子健康檔案等工作。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堅持中西醫并重,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理順藥品價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提高藥品質量,確保用藥安全。加強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綜合防治和職業病危害防治,通過多種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建議》提出,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堅持精算平衡,完善籌資機制,分清政府、企業、個人等的責任。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完善社會保險體系。
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拓寬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投資回報率。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稹3雠_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
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研究實行職工退休人員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刭M作用。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經辦。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
統籌救助體系,強化政策銜接,推進制度整合,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建議》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注重家庭發展。
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
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扶殘助殘服務體系。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建議》指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實現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擴大污染物總量控制范圍,將細顆粒物等環境質量指標列入約束性指標。堅持城鄉環境治理并重,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統籌農村飲水安全、改水改廁、垃圾處理,推進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