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的發布,一個全新概念以白紙黑字的形式進入人們視野,落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健康中國。
公報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健康有多重要?對個體生命的存續而言,健康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需求。就像人們常說的:擁有健康不代表擁有一切,失去健康則萬事歸零。健康如何存續?除了個人重視,還需要醫院、藥品、醫保、食品安全等諸多因素的聯動,需要完善的體制、制度予以保障。
毋庸置疑,“十二五”期間,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獲得長足發展,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同樣毋庸置疑,“看病難”“看病貴”依然是困擾人們生活的一大痼疾,亟待解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最終還是要落腳在民生的改善上,讓人們看得起病、看得了病、看得好病。公報提出的這幾項措施,都打在了關鍵點上,也都是難點。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體現“深化”,就要解決深層次的、制約醫藥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結構性問題,要解決那些長期以來形成和積累的矛盾;藥品價格想“理順”,既要兼顧生產商與患者,又要兼顧政府與市場,還得管著醫院規范用藥;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避不開“異地就醫結算”這塊硬骨頭;還有“大醫院門庭若市,小醫院門可羅雀”問題,農民“小病拖,大病扛”問題,花樣頻出的“病從口入”問題……這些既是向健康中國挺進路上要攻克的“老大難”,也是“十三五”期間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食品安全監管將有新氣象。食品安全問題是這個時代的“痛點”之一,不僅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也與人的安全感緊密相連,還與國家與社會的公信力不可分割。食品安全了,不僅能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有益于人們的心理健康、心態健康。“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意味著要直面考驗,與那些危及健康的食品問題“真刀真槍”地戰斗,讓人們“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
考驗還遠不止這些。健康不是孤立的,除了有病治病,還包括無病早防,包括人們健康意識的養成,而這些,已經超出了醫藥衛生領域的范疇。所以,健康中國也不是孤立的,除了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還要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綢繆布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政策融合并進,通過綜合性的政策舉措,實現健康發展目標。比如,社會保障相關政策的公平與可持續,收入分配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消費新增長點的打造,生態環境的治理改善,等等。
健康中國升級為國家戰略,帶動的不只是健康概念股的漲停,更是全民健康愿景的升騰。健康中國建設,同樣是一項“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全民事業,需要每個人堅守底線,付諸行動,為自己,為他人,把好健康關,走好風雨相兼的一程,又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