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位“西木博士”在媒體上的大肆推銷,一種叫左旋肉堿的保健品成了近來國內最流行的減肥產品。這位博士是經濟學博士,如果讓他來講講怎么賣保健品也許還和他的專業沾邊,聽他講減肥就太不靠譜了,除非把減肥當成身體經濟學。但是一般人一見到洋博士頭銜,就以為此人必定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體的專家,再標新立異的保健養生理論也都成了權威觀點,哪管他是什么領域的博士,雖然他未必看得懂生物醫學方面的論文,甚至連左旋肉堿究竟是什么東西都未必真的清楚。
那么左旋肉堿是什么東西呢?它最初是從肉里分離出來的一種有機化合物,所以把它叫做肉堿。這種化合物有兩種相似的結構,就跟左手和右手一樣互為鏡像又不重疊,分別叫左旋和右旋。只有左旋的那種肉堿在人體里才有功能。左旋肉堿分布在體內幾乎所有的細胞中,和人體對脂肪的利用有關。人體需要“燃燒脂肪”,也就是要用到儲存在脂肪中的能量時,先把脂肪分解成脂肪酸,然后把脂肪酸送到細胞中的“能源工廠”--線粒體,在那里將它氧化,釋放出能量。脂肪酸自己進不了線粒體,需要搭車進去,這輛車就是左旋肉堿。線粒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某些有害廢物再由左旋肉堿運出去。
如果沒有左旋肉堿,人體就無法燃燒脂肪。
可見左旋肉堿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不過沒有關系,身體健康的人的肝臟和腎臟都能合成足夠的左旋肉堿來滿足身體的需要,是用賴氨酸和甲硫氨酸合成的,這兩種氨基酸在食物中很常見。所以左旋肉堿并不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健康人沒有必要從食物中補充。食物中的左旋肉堿也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食物普遍含有左旋肉堿,尤其以肉類、奶制品的含量最為豐富,相反地,糧食、蔬菜、水果中的左旋肉堿就很少。例如,100克牛肉大約含90毫克左旋肉堿,而100克大米大約只含0.05毫克。一個人飲食均衡的話一天能從食物中攝入大約60~180毫克的左旋肉堿,而純素食的人只能攝入大約10~12毫克。但是因為左旋肉堿人體能夠自己根據需要合成,所以不必在意食物中左旋肉堿含量的多少。只有患了某些疾病(例如慢性腎衰竭)或吃了某種藥物,引起了身體機能的紊亂,才需要額外補充左旋肉堿。
有人就想到,如果健康人通過吃保健品額外地補充大量的左旋肉堿(例如一天吃上2克),是不是就可以促進體內脂肪的燃燒呢?這個想法就好比想通過給煤礦多派去一些貨車去運煤,來增加火電廠的發電量。問題是,人的體內并不缺運輸脂肪的“車”,想要多少“車”都可以自己制造出來,再從外部派“車”進來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人體對食物中左旋肉堿的吸收率只有5~15%,也就是說,如果口服2克左旋肉堿,只有大約0.1~0.3克能夠進入體內。而一個人體內已有大約20克的左旋肉堿,外來的左旋肉堿的量與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不惜本錢加大口服左旋肉堿的量呢?也沒什么用,因為如果體液中左旋肉堿的量偏高了,就會從尿液中排出去,巨量地服用左旋肉堿只是在制造昂貴的尿液。
所以想通過額外補充左旋肉堿來促進體內脂肪的燃燒,只是一個很天真、樸素的想法,但是有很多人卻幻想它能實現,因為有兩類人很希望能盡可能多地燃燒體內脂肪,一類是運動員想借此獲得更多的能量提高運動成績,一類是肥胖者想借此減肥。
這并不是“西木博士”想到的或率先推銷的,在20多年前國外已經有人據此在推銷左旋肉堿保健品了。但是一種保健品的功效是不能僅靠從理論推導出來的(何況還是一個有漏洞的理論),也不能僅靠動物實驗,和藥物一樣需要有人體臨床試驗。自1985年以來,有十幾項研究口服2~9克左旋肉堿對運動成績的作用的臨床試驗,大多數發現沒有任何效果,個別的發現能減少乳酸的累積和增加氧氣消耗。研究口服左旋肉堿是否能減肥的臨床試驗很少,我只發現了一項,是2000年澳大利亞墨爾本王家工學院做的研究,36名中度超重婦女隨機分成兩組做雙盲對照試驗。實驗組每天兩次口服2克左旋肉堿,對照組口服同等量乳糖作為安慰劑,試驗對象不知道自己被分在哪一組,研究者也不知道(即“雙盲”),分組情況由第三方掌握,試驗完成后再解盲進行統計,這樣才能避免試驗結果出現主觀偏差。兩組都做適度鍛煉(一周4天每天散步30分鐘)。8周后發現兩組的體重和脂肪量的變化都無區別,說明口服左旋肉堿無助于減肥。
左旋肉堿保健品的廣告聲稱:“只有在運動量較大時,服用左旋肉堿才有助于減肥。”如果減肥無效則被歸咎于運動量不夠。但是有動物實驗表明,在迫使動物做高強度運動的情況下,讓其口服左旋肉堿并不能進一步減輕體重,體重的減輕都是由于運動引起的。運動量大本來就能減肥,在這種情況下再吃左旋肉堿當然會覺得有效了。這么明顯的騙局居然還有那么多人相信。如果我學著開發一種減肥產品,聲稱只有在少吃多運動的情況下才有助于減肥,是不是也會有人覺得它比左旋肉堿更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