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健康養生知識,以前很多專家很火,而現在養生專家變成了:微信。現在打開微信,朋友圈里養生帖是五花八門,有的說這樣的東西營養豐富,可沒準換個帖子,就成了此物有毒,那微信朋友圈的養生帖,到底靠不靠譜呢?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報道,打開手機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健康、養生帖子,其中不少信息傳得神乎其神。山東東營的李女士就收到過很多養生微信,她現在基本上是有帖必看,看完必轉。
微信“盛傳”養生帖?專家稱不靠譜
在李女士的帶動下,她的好些朋友也都被“傳染”,并不斷分享使用心得,這些“微健康”信息大多緊跟生活熱點,說的天花亂墜、神乎其神,比如在生活和飲食習慣上,像“空腹不能喝牛奶”、“隔夜菜致癌”等網絡上流行的說法,已經成為李女士和朋友們日常生活的保健準則。
可這些養生帖效果真的有那么靈嗎?一篇名為“改變酸性體質,把命"堿"回來”的帖子介紹,在弱堿性體質的狀態下,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生存的。
當記者在網上搜索卻發現,至今仍在瘋狂轉載的這則“養生帖”的內容,已經在許多新聞中被辟謠:而所謂的“酸堿性體質”也并無科學依據。
東營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王明林解釋,“無論一個人得了什么病,他的血液和體液的PH值都會保持在7.35-7.45之間,除非是酸中毒或者是堿中毒。”
據王大夫介紹,雖然這些“養生帖”里面的一部分健康知識有一定道理,但是也要因人而異,不可盲從。特別是有些帖子說可以包治百病,更不可靠。
“養生帖”多位營銷手段
那么,微信什么會熱衷傳播養生帖呢?仔細閱讀微信“養生帖”就會發現,多數文章的最后都會附上一些公眾賬號或是網址等信息,并且提醒轉發、關注賬號和網站。
記者調查了解到,這些冠以養生、健康和偏方的帖子幾乎都是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增加公眾賬號的關注度,屬于一種營銷手段。
某網站工作人員解釋,“比如說他們看到這些文章寫得非常好就會分享,這樣就會導致很多人關注這些微信平臺,從而讓這些商家獲得相應的利益。”
業內人士表示,類似“養生帖”其實是營銷公司為客戶做出的策劃,與近期出現的“點贊”“送禮”如出一轍,申請完公共賬號后,微博營銷公司會通過客戶的賬號發布一些“養生”或心靈雞湯的軟文,通過這些軟文吸引更多的粉絲,當然,這些服務性的文章并不是免費的午餐。最終的目的,是將粉絲吸引來參加商家后續舉辦的活動,從而把粉絲轉移成客戶。
“現在很多商家的這種運營模式就是擁有很多的粉絲,通過粉絲來進行商業談判,比如說談合作、商業廣告等。”某網站工作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