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喜公司使用“過期肉”事件曝光后,如何堵住食品生產鏈條上的安全漏洞成為熱議話題。美國食品專家、前食品與藥品監管局首席醫務官大衛·艾奇遜日前告訴新華社記者,食品安全事故在某種意義上是促成食品安全體系改進的刺激因素,而食品安全監管的關鍵還是在預防,而非事后應對。
艾奇遜說,確保食品安全的一般做法是先建立預防性規定,再通過監管審查制度保證企業按照規定進行生產,在事故發生前做出預防是食品安全策略的重中之重。
艾奇遜介紹說,美國歷史上發生過數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較為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3年。當時,位于美國西海岸一家快餐店的漢堡受到大腸桿菌感染,導致700多人食用后感染生病,并導致4名兒童死亡。
艾奇遜表示,這次事件之前,人們甚至不知道這種類型的大腸桿菌會造成致命危害,所以沒有預防和規范措施。再加上事后應對不及時,最終造成大規模感染。
這次事件后,美國提出了“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策略,也就是從整個生產流程上把關,尋找所有可能發生風險的“關鍵點”,然后通過觀察測試對這些環節進行不間斷監控。
艾奇遜認為,企業應該嚴格遵守類似的預防性食品安全策略,從而可以有效地規范生產行為,保證食品安全。
針對上海福喜的違規行為,芝加哥肯德爾學院烹飪技術教師奧斯丁·楊西指出,肉類存放時間越長,越可能出現病原體和其他微生物,而類似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等都可能引起致命的感染。
受福喜丑聞影響,福喜集團的一些合作企業紛紛表示將終止與福喜中國的合作。百勝集團則宣布立即終止與福喜集團在全球范圍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