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食品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形形色色的食品更是讓我們應接不暇。其中兒童食品更是五花八門,花花綠綠,它們無不在時刻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近年來,更有不少兒童“專用食品”紛紛闖進我們的生活,打開網站,輸入“兒童專用食品”,便會跳出各種各樣的兒童專用食品,走進超市,也可以看見琳瑯滿目的兒童掛面,兒童醬油,兒童大米,兒童肉松,兒童餅干等等。而且這些兒童“專用食品”備受著年輕媽媽們的青睞。
兒童專用食品
據了解,這些兒童“專用食品”普遍具有一個特點,就是比普通食品貴。那么為什么它們的價格要高于普通食品呢?
是因為其營養價值更高?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某品牌兒童雞蛋掛面和普通雞蛋掛面的成分。我們發現,兩種面條的基本配料都是:水,小麥粉,食用鹽,食品添加劑(碳酸鈉)等。而其營養成分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含量也相差不大,但同等分量的面條,兒童雞蛋掛面的價格卻高出了普通雞蛋面條的一倍。
是因為不含添加劑,更加安全?據調查,不少兒童“專用食品”中確實顯示不含添加劑,但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兒童食品中含有多種添加劑,比如一些兒童薯片,餅干中含有谷氨酸鈉、焦糖色、食用香精等多種添加劑,一些水果干中也含有山梨酸鉀的添加劑,所以也并非所有的兒童“專用食品”都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目前國家沒有所謂兒童專用食品概念定義、具體規定和產品標準,這是一個企業造出來的概念。市面上一些兒童醬油聲稱,其中“富含18種氨基酸、有機酸、碳水化合物等兒童所需的營養元素,能在日常飲食中補充兒童成長所需”,范教授也表示醬油是發酵食品,其中的確含有多種氨基酸、多種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但以醬油的日常攝入量來說,它不可能起到這么大的營養供應作用。
盲目追捧
可見兒童“專用食品”也未必是量身定制,但為什么還如此受年輕媽媽們的追捧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筆者分析了三個原因。
其一,從眾效應。從眾效應是指人們自覺不自覺地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隨大流”。年輕媽媽們聚在一起的話題無非是圍繞著孩子的,當市面上出現某些兒童“專用食品”的時候,媽媽們總是能把消息第一時間傳播出去,所以久而久之,購買兒童“專用食品”便成了一種“潮流”。當被問到媽媽們是怎樣知道兒童“專用食品”的,大家則紛紛表示:“我是從鄰居家媽媽口中得知的”,“我是在超市看見大家都在買,所以才買了試試的”“我是在網站上搜尋的,看著銷量還不錯,所以就買了看看的”。
其二,暗示效應。暗示效應是指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商家是暗示效應的施加者,他們通過各種形形色色的廣告,讓孩子們被新奇的小玩具,可愛的卡通包裝所吸引,讓“兒童專用食品能提供孩子日常所需的各種營養”的觀念深入家長們的內心。消費者是暗示效應的接受者,當問到一位年輕媽媽為什么喜歡買兒童專用食品的時候,她說到:“孩子的健康是我們家長最重視的問題,既然是兒童專用食品,就一定是對孩子有益的,雖然貴了點,但至少可以放心,而且電視上也經常說兒童專用食品富含兒童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能夠讓孩子健康聰明的成長。”可見,這種暗示效應早已深深的烙入了消費者的心中。
其三,攀比效應。攀比效應是指消費者的一種趕時髦的偏好,即想擁有一種其他消費者已擁有的商品。劉女士表示:“兒童專用食品,聽起來就比較高大上,而且身邊的小孩子都在吃,我們也不能讓自家小孩落后了呀”。
健康寶貝
最后,為了做一個理智的媽媽,為了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在此,筆者給出了三點建議,供媽媽們參考。
第一,多閱讀一些關于兒童營養方面的書籍,多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缺少什么,不要輕易的被廣告或者身邊的人影響。
第二,購買兒童食品的時候多看看標簽,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只要表明了“專用”字樣的就是安全營養的食品。在看標簽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一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還要看看產品配料表和營養成分,看一看添加劑成分,更要注意一下認證標志,看看是否有“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標志,選擇適合的對的食品給孩子。
第三,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不挑食,按時吃飯。現在,不少兒童經常吃了零食就不愿意吃飯,家長們應該控制一下孩子的零食量,不能讓他們用零食代替了主食。為了讓孩子們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家長們不妨自己動手做一些顏色艷麗,形態可愛的菜肴,這樣孩子們一定會很樂意吃飯,也不會挑食了。
此外,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兒童專門出臺相關的食品標準。由于缺少標準,導致了當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兒童專用食品成了商家營銷的噱頭。為了兒童的健康,我們呼吁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標準,在真正適合兒童消費的休閑食品或飲料上作出醒目的標識以幫助消費者作出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