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夜間人體各器官工作時間表”和一份“不同年齡段的睡眠時間表”在網絡上廣為流傳,這兩個“睡眠表”究竟靠譜嗎?科學根據在哪里?記者分別采訪了中醫和西醫專家。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認為睡眠是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睡的時間太少,肯定有損身體,但如果不按時睡覺,即使白天睡得再多,同樣也于身體有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大自然的規律。人的睡眠系統同樣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這個系統一紊亂,人不僅不能高效率地工作,還會埋下健康隱患。
那一個人一天究竟應該睡幾個小時?幾點開始睡覺比較好呢?專家提醒,一定要按“時”睡覺,這個“時”不僅包括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還包括按“點”睡覺。
入睡時間
23時是中醫養生觀念中晚睡的極限
“人體的一天,是應該遵循太極兩儀圖所表達的陰陽消長的循環規律來作息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馮崇廉畫了一幅太極兩儀圖來解釋。他說,一天之中,子夜(即0時)陰氣最盛,達到頂點,繼而走向衰落,而這時,陽氣開始生發,經歷整個上午,直到正午(即12時)到達極盛。此后,整個下午,陽氣逐漸衰落。因此,按照中醫理論,人在入夜以后,就需要安心靜養了,這是在為子夜后的重新生發做準備。馮崇廉認為,按照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網上流傳的“夜間人體各器官工作時間表”有一定道理。他同時還進行了一些修正。
亥時(21:00~23:00),手少陽三焦經最旺,而三焦經掌管人體諸氣,是人體血氣運行的主要通道,為“元氣、水谷、水液運行之所”,而且,此時又是十二時辰中最后一個時辰,又稱“人定”,意為夜已深,人們應該停止活動了。23時是中醫養生觀念中晚睡的極限。
子時(23:00~01:00)是足少陽膽經“當值”,膽汁推陳出新和骨髓造血時間,這時是身體休養和修復的開始,應該睡覺。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馮崇廉說,子時前入睡者,第二天腦清晰,氣色紅潤。
丑時(1:00~3:00)是足厥陰肝經“值班”,是肝臟的修復時間。“肝藏血,”馮崇廉說,肝經可調節全身血液并疏導全身,使氣血調和,解毒和排除毒素,為人體進行清洗工作。這時應在熟睡中。如果這時還沒入睡,第二天很難集中注意力。
寅時(3:00~5:00)是手太陰肺經“當值”,是呼吸運作時間。肝在這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后,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這時是人體體溫最低,血壓也最低,脈搏和呼吸都處于最弱狀態,腦部供血最少,這時一定要處熟睡狀態。
卯時(5:00~7:00),手陽明大腸經正旺,有利于排泄。“大腸是傳導之官。”馮崇廉說,卯時,此時最適宜喝杯溫開水,然后去排便。“也就是說,可以起床了。”
辰時(7:00~9:00),足陽明胃經“值班”。胃是五谷之海。胃已經空了一個晚上,這時一定要起來吃早餐了。
馮崇廉認為,人的生命靠陽氣支撐,因此起居作息都要順應天時。
從西醫的角度來分析,晚上到“點”睡覺也很重要。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高聰教授介紹,睡眠本身就是一種有規律的生物鐘的現象。睡眠生物鐘一旦受到干擾,人體健康就會出現紊亂。
睡眠總量
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馮崇廉認為,陽是一種功能,陰是一種物質。白天的陽是需要晚上的陰做儲備的,如果晚上還不睡覺,就相當于陽一直在用,而陰沒有補充,等于是存在銀行里的錢,只出不進。時間一久,身體就會出問題。
馮崇廉認為,工作和活動都應該在陽氣上升的白天進行,如果夜間很晚還活動,本該潛伏休養的陽氣遭到過度耗損,第二天就會感到體乏神倦,長期下去體質也會漸漸變差。因此,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高聰認為,人體在睡眠期間,大腦、胃腸道以及相應的臟器會分泌、制造出人體所需要的激素和能量物質,以供人體維持生存、發育、腦力思維和體力活動。正常情況下,人在睡眠時,心率呼吸會減慢,體溫和血壓會下降,基礎代謝會減低,尿量會減少,胃液分泌會增加,從而使人的體力得到恢復。
“睡眠是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如果嚴重缺少睡眠,就不單單只會覺得疲勞的問題。”高聰說,很多人喜歡熬夜,以為第二天喝點茶或咖啡又可以精神抖擻,但是,如果連續多天睡眠不足,會帶來諸多健康隱患。
首先,會影響大腦的思維和判斷力;其次,會誘發各種疾病;第三,對于青少年而言,睡眠不足會影響生長發育;第四,對于愛美人士而言,睡眠不足也是皮膚健康的大敵。
高聰提醒,在保證睡眠充足的同時,還要注意睡眠時間要適量。一般來說,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適量的睡眠時間大致如下:新生兒20~22小時、2月嬰兒18~20小時、1歲15小時、2歲14小時、3~4歲13小時、5~7歲12小時、8~12歲10小時、13~18歲9小時、成人7~8小時、老人6~7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