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現代化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11月18日,第十五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在京開幕,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長唐光江出席開幕式并講話。
唐光江表示,國家質檢總局作為國務院負責質量監督和檢驗檢疫的主管部門,一直高度重視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努力構建全過程監管體系,積極有效地應對進出口食品安全的新挑戰,堅持不懈地保障進出口食品質量安全。
進出口食品安全面臨新挑戰,隨著全球食品貿易和安全形勢的不斷變化,當前我國進出口食品安全正面臨著新挑戰,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一是進出口食品貿易增長迅猛。據WTO網站統計,從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間,世界進出口食品貿易總額由1.41萬億美元增長至3.06萬億美元,增幅為1.17倍。同期,中國進出口食品貿易額由461.75億美元增長至1687.55億美元,增幅高達2.65倍。2016年中國進出口食品貿易額進一步增長至1832.3億美元。二是全球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全球每年發生的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屢見不鮮。如2011年,德國發生大腸桿菌O157污染芽豆事件,近3000人感染、造成50人死亡;2015年美國藍鈴冰淇淋感染李斯特桿菌致3人死亡事件;還有今年8月在歐洲發生的雞蛋被殺蟲劑“氟蟲腈”污染事件。過去5年,因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共有1.2萬余批食品被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拒絕入境。三是食品全球供應鏈更加復雜。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全球食品供應鏈變得更為國際化。食品原料生產、成品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處于不同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風險因素更為復雜。四是非傳統食品安全風險愈加凸顯。隨著跨境電商、轉基因技術等新業態、新技術大量涌現,非傳統食品安全風險不斷產生。
唐光江還表示,要著力構建現代化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為有效應對進出口食品安全新挑戰,近年來,圍繞“落實責任、防范風險、服務外貿、完善體系”基本要求,全力構建我國現代化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在進口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我國建立了涵蓋“進口前、進口時、進口后”三個環節的進口食品安全治理制度體系,充分體現全供應鏈的“治理”理念。一是在進口前環節,設立輸華食品進出口商備案管理制度、輸華食品國家(地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審查制度等9項制度,將監管工作跨國境地延伸到境外源頭,對出口國(地區)食品安全體系實施全面審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許進口。二是在進口時環節,設立口岸檢驗檢疫監管制度、輸華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等7項制度,在口岸有效防范問題食品流入國內市場。三是在進口后環節,設立輸華食品國家(地區)及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回顧性檢查制度、輸華食品進出口商和生產企業不良記錄制度等5項制度,全面完善進口食品追溯體系。以上這些制度,有的已實施,有的尚在建設完善。經過努力,近年來我國未發生一起因進口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而導致的食品安全公共事件。
在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為落實地方政府的源頭治理責任和企業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效落實檢驗檢疫部門監督管理職責,在食品原料生產環節實施原料種養殖場備案、基地疫情疫病監測和基地有毒有害物質監控制度。
在食品加工生產環節實施出口食品企業備案、分類管理制度。在檢驗檢疫環節實施出口食品監督抽檢、出口食品追溯與召回以及出口食品風險預警制度及快速反應制度。同時,還大力推行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促進出口食品安全整體水平提高。2017年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新增78個,累計達359個,山東省還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出口食品農產品安全示范省。通過科學管理,我國出口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也獲得了世界各國的肯定。
最后,唐光江總結,通過多年努力,質檢總局在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下一步,將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最嚴”要求,推動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大力強化責任落實,切實履行好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讓人民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