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食品納入食品安全責任險試點
滬今年將明確食安事故誰來賠、怎么賠
出了食品安全事故,誰來賠,怎么賠?日前,保監會會同國家食藥監總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標志著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初步建立,相關試點工作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
昨日,記者獲悉,上海作為率先展開食品安全責任險試點的城市,今年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企業和投保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也就是食品安全責任賠償中,消費者最為關心的“誰來賠、怎么賠”這一關鍵問題,從而真正確保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消費者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網購食品也有保險
毒奶粉、速成雞、地溝油、假明膠……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后,由于種種原因,消費者卻無法及時獲得相應經濟賠償,為此,關于建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呼聲越來越高。
“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指被保險人對因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存在缺陷,造成第三者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時依法應負的經濟賠償,在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餐飲服務等環節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可以提供風險保障,有助于及時補償消費者。
根據《指導意見》,鼓勵以下領域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積極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肉制品、食用油、酒類、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液態奶、軟飲料、糕點等企業;經營環節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餐飲連鎖企業、學校食堂、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入網食品經營單位等;當地特有的、屬于食品安全事故高發的行業和領域。
對此,食品專家普遍認為,《指導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初步建立,相關試點工作也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
企業投保納入信用記錄
《指導意見》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情況納入地方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評價體系,企業投保情況也將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和分級分類管理指標體系,已投保企業可優先獲得行業專項支持和政府扶持政策。
《指導意見》還提出,各地要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控制和社會管理功能,探索建立政府、保險機構、企業、消費者多方參與、互動共贏的激勵約束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為全面推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積累經驗。
記者獲悉,早在《指導意見》下放以前,上海、浙江等地已經率先通過政府引導的方式開展了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地方性試點。今后,保監會將配合相關部門建立聯合工作機制,推動立法進程,使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在保障消費者權益和促進食品安全治理方面發揮更好作用。
進一步完善食安賠償機制
昨日,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顧振華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上海將對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實施予以進一步推進,特別是要進一步理清投保人(企業)和保險人兩者之間的法律關系,特別是兩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通俗地說,就是出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消費者最關心的是究竟該誰來賠、怎么賠。但是,現在企業和保險公司之間很多類似理賠情況還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今年上海需要對‘誰來賠、怎么賠’進行進一步明確,特別是很多賠償現在是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達成的協議,而政府層面的剛性規范是缺失的。如果相關細化規范出臺后,消費者一旦遭遇食品安全事故,權益也可以得到進一步保障。”
此外,市食藥監局方面還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完善從預防到賠償、從源頭監管到事后救濟的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機制,切實發揮保險制度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為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食安保險與“黑名單”掛鉤
顧振華還透露,實施食品安全責任險只是第一步,真正起到作用的是食品安全強制責任險。他說,目前,食品安全強制責任保險已經在全市生產、流通、餐飲各環節的高風險企業中全面試推廣,涉及的類型包括乳制品、嬰幼兒食品、食用油等重點食品生產企業,以及大型食品批發、大型超市、大型婚宴、農村自辦酒席、集體用餐配送等高風險食品企業。
這些地方都是食品安全的高風險單位,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往往面臨巨額的損害賠償和行政處罰,由此導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不過,購買強制責任險后,就可以由保險公司及時進行賠付,可以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
不過,有些企業對于購買食品安全責任險并不積極,一般都是企業“自愿投保”,且投保方多為食品出口企業。為此,市食藥監局積極探索財政補貼引導等多種渠道,將保險與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相結合,并與“黑名單”制度相掛鉤,從而提高了企業的投保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