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保健業首次納入“十二五”規劃 誠信危機倒逼保健品行業自救一邊是消費者投訴不斷,行業陷入誠信危機,另一邊則是消費者需求強烈,年增長20%,保健產業進入發展瓶頸。一場挽救行業誠信、重建消費信心的行動在業內悄然興起。日前,國內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首個“透明工廠”在湯臣倍健公司珠海基地投產,記者參觀時發現,該工廠生產的產品包括所有原副料來源和種植、產品生產、銷售、供應商等,均可通過追溯系統全球追蹤。
記者近日獲悉,在保健行業、企業和國家努力挽救行業誠信的背后,其實是我國基于對該產業的前景發展規劃。
今年,我國發布的《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首次將“營養與保健食品制造業”列入國家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產值達到1萬億元,并形成10家以上產品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百強企業生產集中度超過50%。這意味著我國將對近年來負面連連的保健和營養行業進行大整治。
最負面行業求自救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保健食品投訴量同比上升幅度已超過兩位數,保健品目前已成為消費投訴的重點。廣州消費者楊小姐日前向記者投訴稱,她在微博上看到有一則廣告說某品牌減肥茶,飲用后“效果神奇,一個月就可減10斤”,然而她服用2個多月還沒看到效果。
保健食品行業被評為最負面的行業,此前發生的血燕造假、螺旋藻鉛超標事件、碧生源廣告被指多處違規夸大宣傳、綠瘦減肥產品被查出違規添加化學成分“酚酞”、好視力眼貼保健品當藥品宣傳被曝光為違法廣告等事件,都使消費者不斷增加對該行業的不信任感,行業發展步履維艱。
今年從7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支持、中國保健協會組織的“保健食品質量安全萬里行”活動也正在全國各地開展。
國家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誠信建設。記者近日從廣東省保健行業協會獲悉,我省將率先在保健行業內建立“信用等級”評價和“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并將通過媒體對外公布。
在全國范圍內,我國也正在著手對國內保健行業信用工作進行全線升級,其中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正著手研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信用等級分類管理辦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底,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000多家,年產值2600多億元。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徐華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行業內主要存在夸大宣傳不誠信、違法添加、產品不安全等問題,若是解決了這些問題,行業就會得到快速發展。
淘汰賽進入最激烈時期
事實上,我國相關部門這一二年來加大對保健行業的整頓,并正在醞釀新的《保健品監管條例》規范行業。記者發現,在新的監管條例出臺前,多個地方和監管部門的新舉措已在密集出臺,為新監管條例的出臺預熱。
“新的《保健品監管條例》估計很快就會出臺。”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出臺,將有至少2000種產品不得銷售。
此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發布《保健食品功能范圍調整方案(征求意見稿)》,擬將保健食品現有的27項功能合并、減少為18項。“減少的9項功能審批,將使市場上減少5000種以上的保健品,如果嚴格點兒,可能會是上萬種。”
國家食藥監還發布有關《保健食品命名規定和命名指南》及《突出重點集中開展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的通知》,針對一個批文用于多個產品、雙商標、貼牌、套牌等情況將重點檢查與清理。
“在包括今年在內的五年里,營養與保健品行業的淘汰賽將進入最競爭激烈階段。”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全國保健品生產企業有3000多家,投資總額在1000萬元甚至1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全部廠家的50%。根據我國營養與保健品產業新規劃,“十二五”內將形成10家以上產品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百強企業的生產集中度超過50%。這也意味著將有一大批企業被淘汰出局,而留下來的各家企業們還要爭搶百強榜的“黃金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