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碩 陳聰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第二季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7.8%。盡管這一數據比一季度高0.3個百分點,然而指尖上的“黑作坊”、證照不齊的“蒼蠅館”等違法案例時有曝光。由此可見,為百姓把好“入口關”,食品安全監管不能有絲毫放松,必須做好“嚴”字文章。
構建嚴格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是“嚴”的根基。面對不斷升級的食品產業業態,應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讓制度“跑”在市場和風險前面。
鍛造敢管能管的監管隊伍是“嚴”的抓手。目前,我國已經構建起覆蓋各層級的食品安全監管隊伍,不過從農村集體聚餐安全隱患仍存、校園周邊“五毛食品”泛濫等問題看,與實際需求仍有差距。打造一支合格的監管隊伍,仍需在保障人員配備、提高監管本領上發力。
探索監管新模式新途徑是“嚴”的“武器”。面對互聯網餐飲、生鮮直送等新業態、新挑戰,以及造假摻假、違規使用添加劑等老問題的新變種,“互聯網+食品安全”有待推進,全流程監管體系有待完善,以大數據構筑“食安一張網”,真正打通食安監管的“最后一公里”。
與此同時,以嚴厲處罰、嚴肅問責保持重拳治理的高壓態勢也是現實所需。對不法分子,必須嚴厲處罰形成有效震懾。
面對食品消費轉型升級的新形勢,食品安全需要社會共治。只有讓政府、企業、專業機構、消費者等主體共同參與、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閉環”模式早日形成,滿足老百姓“舌尖上的期待”。